69看书网 » 历史小说 » 战国风云人物最新章节列表 » 赵武灵王篇55 (1/2)

赵武灵王篇55 (1/2)

文/傲双
战国风云人物 | 本章字数:145.36万字 | | 战国风云人物txt下载 | 战国风云人物手机阅读

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战国风云人物九桃查找最新章节!

赵主父

赵国天象示警,赵武灵王为了不步齐恒公的后尘,努力做身边重臣的思想工作,决定禅位避祸。

赵武灵王提前禅位,虽不符合中原礼制。

但,也是遏制赵氏陷入内斗漩涡,有效的办法之一。

再加上赵武灵王年富力强,青春旺盛,也可以为新君树立威望,保驾护航。

赵武灵王禅位后将国政交给新君,自己也可以踏遍赵国每一寸山河,巩固和开拓胡疆。

当然呢?还有其他考虑。

赵武灵王先插手燕国内政,扶持燕昭王;后插手秦国内政,扶持秦昭襄王。

有句话,说得好,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。

现在,你的实力强,诸侯不敢欺负你。

以后,你弱了,诸侯就敢欺负你。

赵武灵王也担心自己百年之后,中原诸侯会干涉赵国的内政。

他提前禅位,纵使他有何不测,赵氏未竟的伟业,将会由新王继承。赵国也不会因为赵武灵王的甍逝,诸子卷入争斗。中原诸侯也不能趁势插手赵国内政。

重臣之中有发言权的相邦肥义、宗室公子成等人见赵武灵王为了赵氏的基业,未雨绸缪,见解深远。众人也不在反对,赵武灵王禅位避祸之举。

其实,这些人也知道,他们能够反对。

但,赵武灵王有一票否决权。

也就是说:反对,是无效的。

做通了说话有份量的大臣工作,接下来的其他工作,就可以很好的开展。

按照剧情发展,赵武灵王退位,太子章继位。

赵国内部,来一场充满和平、安宁的权力交接仪式。

然,剧情总不会朝着既定方针发展,也不会有尘埃落定。

在选择接班人的问题上,又出现了变故。

赵武灵王禅位,没有把权力交给自己的长子,也就是赵国的太子公子章,而是交给了不足十岁的次子公子何(赵惠文王)。

那么,这是什么原因呢?

对于,赵武灵王选择幼子继位,有很多种说法。

1、公子何(赵惠文王)继位,是因为赵武灵王对他母亲的亏欠。(弥补)

2、赵武灵王晚年昏庸糊涂,犯了选择接班人的错误。(废长立幼)

3、太子章犯了错误被废(贪功冒进,斩杀良民。不学无术,不是好的继承人)

4、太子章的母亲(韩夫人)和赵武灵王麾下的大臣有苟且。

简单说,公子何(赵惠文王)继位是沾了他母亲的光。太子章被废,是自己作死。

赵武灵王选择幼子成为接班人,真的是这些原因吗?

答案:不是。

是什么原因,导致赵武灵王废长立幼,选择错误的接班人,为以后的沙丘宫变悲剧埋下伏笔呢?

此时的赵武灵王正是雄姿英发,壮年之时。

你说他糊涂、昏庸,显然是站不住脚的。

毕竟,赵武灵王在称赵主父的这几年,还干了几件大事。

1、修筑内、外长城。

2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,降服楼烦。

3、灭了中山国,将中山王族迁移到肤施(延安)。

4、孤胆入秦,议政天下。

所以,说赵武灵王昏庸、糊涂,不分长幼,不懂礼制,这个观点是站不住脚的。

那么,赵惠文王能够继位是因为他老妈(孟姚)的原因吗?

有,这个成分。

但,绝对不是最主要的因素。

正所谓,最是无情君王家。

如果一个君王,因为喜欢一个儿子,就把他立为国君。

那么,这个人有本事还好。

如果没有本事,就会引发动乱。

灰姑娘和王子之家的爱情故事,只是存在童话之间。

再说呢?自古君王废长立幼,朝堂可不会太平。

总会有几个正义的大臣会坚定地站出来反对,捍卫礼制。

但,赵武灵王废长立幼,却没有人站出来反对,赵国朝堂也充满太平。

这又是为什么呢?

从后来赵惠文王的表现来看,他还是很有本事、很有能力,甚至是战国时代一代明君的典范。

可能有人会说,这个时候的赵惠文王才十岁,能够看出他的能力?

这会不会有点夸张呢?

有句话是这样说的,胆量和智慧与年龄无关,不足的是社会经历。

就像三国时代,孙坚被杀,九岁的孙权过江要回父亲的尸体。

这说明了什么,年轻人可以被欺负。

但,被欺负的年轻人,在被欺负之后,还能忍。

这个气量,不可同日而语。

长大后,你惹不起。

赵惠文王正是这样的人,年轻时候,表现出有才干,长大后,诸侯不敢惹。

所以,他被立为接班人。

除了他母亲的因素,还是自己有本事,能够得赵武灵王的喜爱。

那么,是太子章犯下过错,失德,或者是杀良冒功等丑陋行径被揭发。

这,完全是栽赃陷害。

太子章是赵国的储君,不熟悉政务,如何治理天下。

你让一个储君,去守边杀敌,这个说法很难成立。

战国时代,有身为君王、储君,上阵杀敌的。

但,没有君王、储君,守边。

毕竟,君王、储君是很忙的,哪有这闲工夫。

你说太子章失德,可也没有史料记载。

再说了,孟姚的死,对赵武灵王打击很大,甚至一病不起。

那么,在

(快捷键 ←) 上一章:赵武灵王篇54章节列表下一页:赵孝成王篇3(1/2)(快捷键 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