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9看书网 » 历史小说 » 乌衣天下最新章节列表 » 第二十一章 鹅鹅鹅 (2/2)

第二十一章 鹅鹅鹅 (2/2)

文/南明鲤火
乌衣天下 | 本章字数:302.03万字 | | 乌衣天下txt下载 | 乌衣天下手机阅读
这才悉心品字,字依旧是好字,只是有一字有些奇怪,“司徒大人且看,这个鹅字。”

王导问道:“如何?”

桓彝道:“鹅字最后一点,锋芒外露,锐不可当,与前面三点的随性之姿,大有不同。”

王导位列墨魂榜一品,桓彝虽书法不及他,但品评的能力可堪称一流。

桓彝说话低声,想来是不想让第三人听到。

王导谨慎观之,良久笑道:“想必是孩童神来一笔。”

桓彝听到这话,也觉得自己想得有些多了。

之后桓彝掏出印章,玄光乘风,将这诗稿送至了青云塔。

“《咏鹅》一诗日后必定传遍市井。”纪瞻为自己之前的眼光而感慨,“茂弘,老朽适才夸赞并没有轻率。”

王导依旧坚持之前的看法,“一诗而已。”

“从未见过茂弘对人如此严苛。”纪瞻倒是更高兴了。

王导不舍得夸人,在纪瞻看来并非常态,那么王导以谨慎之心对待这孩子,看来是特别上心了。

只是属狐狸的司徒大人,从不会将内心想法轻易表露在外。

夜渐深,客人也渐渐离去,王导站在客去席空的大厅负手而立,谁也不知他在想些什么,最后他贯带微笑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倦意。

司徒府在明日开始闭关,除了一些属官幕僚之外,他不再理会朝政之事,反正有庾亮与陶侃等人忙活。

堂兄王敦叛乱后,他一直过着如履薄冰的生活,若非他在王敦叛乱时,日日率领宗族中人跪在宫阙外请罪,否则今夜大约是在吃牢饭了。

位极人臣,偏安江左短短数十年,人事几番变化。

若北方再互相争斗下去,也许还能换得这江左朝廷十多年安宁,而自己即将到知天命的年岁,也不知上天留给他多少时间去实现未竞之愿。

当年初到江左,他与众士族大臣新亭聚会时,有人念及风景如昔,可江山易主,众人纷纷相视泪下,王导见状怒言豪语,当共戮力王室,克复神州!

可这克复神州又谈何容易?

而且那时与他一同渡江的人士要么老去病故,要么就如堂兄王敦般叛乱自相残杀。

胡思遐想许久,他握着麈尾离了大厅,去往祠堂守夜,他的长子和二子早就来此下棋守夜,王敬是他的第三子,此时也乖乖跪坐在哥哥们身边。

王熙之与王胡之坐在门槛上,两人小小一团,在说着悄悄话。

王熙之手捧柿子,时不时闻闻味道,却不吃,王导倒是奇怪,平日这丫头并不喜欢吃甜食,这火晶柿子一运回来就挑好的送去她的小院,结果还被扔了出来。

王导走近才听到王胡之在背谢家小猫写的那首《咏鹅》,背完后还问:“写鹅的诗,熙之你喜欢吗?”

“鹅鹅鹅,听起来跟肚子饿在叫似的。”

王熙之口中虽是嫌弃,但眼底有藏不住的笑意。

“熙之,你看我的字是不是还很丑?”王胡之又拿出今晚写的《水仙》诗,王熙之瞟了一眼,难得心情愉快夸了一句:“能入眼。”

这些异样,王导一一看在眼里,像是猜到了什么,摇了摇头。

两小孩听到王导故意放重的步伐,这才结束了悄悄话,乖乖站起来。

王熙之嗔怪,“龙伯真坏,走路没声音。”

王导正色道:“胡之,你进去跟阿敬玩,我要跟熙之说话。”

王胡之乖乖遁去,王导坐在王熙之身边,任袍裳拖在地上,轻摇麈尾,似笑非笑道:“你在谢小猫儿诗画上那一点,锋芒锐利,连桓彝都看出来了,龙伯猜想可是你永字八法已初悟?”

王熙之童音晏晏,“只敢说悟得一法。第一笔,自然要锋芒锐盛,气势不衰。”

王导与她对话,不是用与子侄小孩的语气,而是书法同道间的平等交流,“可否再写一遍?”

王熙之起身,走了几步,站在廊下,一伸手就能接到空中飘絮。

祠堂内的王胡之与王敬都偷偷看着。

只见王熙之背对他们伸出手,女童白皙娇嫩的小手在半空招动了一下,似有风起,飞过满是积雪的屋檐。

然而茫茫夜色中,只有王导与王熙之能够看清刚才她手挥过之后,发生了什么。

第二日,家仆来打扫庭院时,发现祠堂前的屋檐下落了一地的冰棱,冰棱断面整齐,像是被刀锋给劈落似的,在冬阳的照射下晶莹璀璨,煞是好看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注:王胡之的《水仙》,是改自宋代诗人方岳的《水仙初花》。

(快捷键 ←) 上一页:第二十章 丑小鸭与鸿鹄(2/2)章节列表(快捷键 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