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9看书网 » 历史小说 » 我的征途是民国最新章节列表 » 第458章 入津 (2/2)

第458章 入津 (2/2)

文/光景
我的征途是民国 | 本章字数:865.98万字 | | 我的征途是民国txt下载 | 我的征途是民国手机阅读
视野中,它将人们所能看到的方向分开为两个分类的线,一个与地面相交,另一个属于天空。清晨的津市城外,真地平线被树木、建筑物、山脉等半遮半掩,取而代之的是可见地平线。不同的是,可见地平线代表着人类目力所能及的最远距离。

远离地平线的津市城外,嘹亮的军号声此起彼伏,撼落了无数草芒上隔夜的露珠。马蹄声和脚步声“沓沓”地敲成了一个鼓点,汀州城南门外的地皮,像鼓面似的剧烈跳荡着。

北洋第八师主力浩浩荡荡地开进北门的时候,华得鹏的两只眼睛就像刚发射完子弹的枪口一样,滚烫而又黝黑。他好奇地打量着汀州城那灰扑扑的古城墙,心说这怕是大宋还是大明年间的家伙吧?威势不减的城门楼子,咋就保存得这样完好无缺呢?那顶上要是架起两挺轻机关枪再合适不过了……

华得鹏虽然才在军队混几天,但是已经开始用军人的思想思考所有看到的事务。他在岳阳拿着江大帅的介绍信沿长江北上,在石首追上了第八师主力。

因为运兵火轮吨位太大,洞庭湖西水域去不了,所以第八师就过岳阳不入,在岳阳上游的石首靠岸,第八师然后陆路南下津市,直指常德。

津市是湖南西北部第一大埠,素有“九澧门户”之称。津市原名三州驿,元末明初南来北往的农夫、渔翁多聚于此,渡津问市,“津市”由此得名。明清之际仍为洲渚渔村,曾设津渡,旋名津市铺。由于地处澧阳平原东端,扼澧水注入洞庭湖西北尾闾的咽喉,又当湘鄂交往要冲,随商旅繁盛而渐发展。

津市街道店铺规模颇大,胜过河北、山东的府城。

虽然现在天光尚早,可如果是平时,津市城内早已人流如堵,今天街上的店铺开门的不多,人就更少了。

北洋第八师开赴到了津市,城中百姓就一传十、十传百:北洋军又来了,南北又要开打了!

北洋第八师刚到津市,群众摸不清底细,纷纷离成往乡下跑。

不管他们愿不愿意,从这天的清晨开始,对于津市百姓来说,注定更换一轮崭新的太阳!

江大帅离开衡阳,还是追上了慢吞吞的第八师主力。

江大帅穿着上面镶着金线崭新黄呢军装,全副法国礼仪兵行头军乐队走在最前面,从北门缓缓入城。后面是整齐的连队方阵。

一面鲜红如日的旗帜就飘扬在整个第八师的最前列。

军队唱着古怪的歌曲:

三大纪律

八项注意

……

一群年轻之极的军官簇拥在同样年轻之极的江大帅的身边,这是一只非常年轻的队伍,在夏日初升的阳光照耀下,展现着生气勃勃。

在奇怪的歌声当中,津市的老百姓开始好奇的窥探这种奇怪的军队。

老人看到第八师果真与传说中的张‘毒菌’军队不同。这当兵的对他们很和善。

于是,他们胸中的疑虑与恐惧一扫而光,卖早餐、卖菜的小摊开始出来,很快街两旁挤满了看新鲜的人,那些头戴毡帽、身穿棉袍的老翁、老妪在前襟下拢着烤手的炭竹笼,腾不出手来,便笑眯眯地朝进城的第八师官兵一个劲地微微点头。

顿时,津市喧闹起来。群众还到处打听,这样好的兵是哪一个长官带的。

华得鹏走得身热,早把头顶上那顶崭新的大檐帽帽摘了,露出新剃的板寸头,回答:“是江山带的兵,我们不叫他长官,叫他毛老板。”

群众笑着说:“我们习惯将带兵的人叫大帅,我们就称他江大帅吧。”

(快捷键 ←) 上一页:第457章 起风了(2/2)章节列表(快捷键 →)